
中新網山西新聞9月17日電(楊靜)9月16日,一場“民樂+古典舞”快閃表演亮相山西太原鐘樓街,漢服愛好者拂動衣袖,手持紙傘起舞,民眾近距離感受漢風之韻、華裳之美,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鐘樓街,因一座鐘樓而得名,是山西省太原市百余年來的商品集散中心。如今鐘樓街,由早年的鐘樓街與按司街、東羊市并為一街,以“大鐘寺”(大中市)和“開化寺”(開化市)相互依存,是當地歷史悠久的繁華街市。

古箏、笛子、二胡、大鼓、琵琶……在中國古典樂器的伴奏下,身著漢服的表演者翩翩起舞,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欣賞表演的同時,游客紛紛拍照留念。
現場,表演者手持“應縣木塔•朔州第五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的展示牌,向民眾推介將于9月22日到25日召開的陶交會活動。

應縣陶瓷的發展,歷史悠久,薪火相傳,從北宋時期開始發展至今。曾經創造出極具地域特色陶瓷文明——“黃花嶺古窯”。此后,在歷屆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應縣陶瓷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形成全縣支柱產業。木塔、陶瓷、蔬菜成為應縣對外的三張名片。

應縣陶瓷產品以日用瓷和建筑瓷為主,日用瓷主要應用于國內外城鄉居民家庭使用領域,建筑瓷產品為地板磚、內墻磚,主要應用于建設領域。
應縣陶瓷產品素有“薄如紙、聲如磬、白如玉、明如鏡”的美稱,具有“瓷質細膩通透,器型美觀典雅,釉面潤澤光亮,花色多姿多彩”的特點。應縣陶瓷已獲得中國地理標志商標,當地已形成全國新興陶瓷生產基地。

此次“陶交會”,將舉辦陶瓷產業高峰論壇、朔州市推動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擴大國際貿易對話會、朔州市文旅陶瓷產品評選推薦會、朔州陶院學生就業供需對接簽約會等系列活動,看點十足。
當前,應縣正在積極備戰此次陶交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