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無標題文檔 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强硬

                          
                          

                                          無標題文檔

                                          山西陽城縣多措并舉開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工作

                                          山西陽城縣多措并舉開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工作

                                          2022年06月22日 18:12 - 來源:中新網山西

                                            中新網山西新聞6月22日電 記者22日從山西省陽城縣民政局獲悉,該縣于2021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啟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工作。

                                            陽城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全縣下轄12鎮、3鄉,324個行政村,11個社區,常住人口35萬,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未成年人50822人,其中留守兒童24人,困境兒童241人,孤兒2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3人。

                                            近一年來,陽城縣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大膽實踐,確定了堅持一個原則、健全三級網絡、建立五項機制、實施六大保護的“1356”總體工作思路,并且在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夯實完善保護陣地、擴展增強關愛隊伍、科學精準提供服務等方面不斷發力,全面構建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立體化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體系,用心用情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碧藍天”。

                                            一、完善體制機制,筑牢未保體系的“四梁八柱”

                                            強化組織領導。陽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其納入文明城市和平安建設考核內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后,陽城緊跟部署,成立了以縣長為主任、民政局等32個相關單位為成員的陽城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并為全縣15個鄉鎮335個村(社區)全部配齊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打通了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的“最后一公里”。 初步建成了一個以縣未保中心為龍頭、鄉鎮未保工作站為支撐、村級“兒童之家”為延伸的服務體系,以黨委領導、政府主抓、民政部門統籌協調,學校為主體、家庭為基礎,單位、村、社會參與的工作體制。

                                            注重制度建設。圍繞未成年人動態監測、強制報告、調查評估、聯席會議、從業查詢等五大聯動機制,陽城縣檢察院牽頭制定了《陽城縣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實施辦法(試行)》《陽城縣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工作細則》,陽城縣民政局牽頭制定了《陽城縣未成年人保護個案會商制度(試行)》《陽城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開通運行實施方案》《陽城縣未成年人權益督查制度》以及《陽城縣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管理考核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制度,部門之間在處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個案時,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初步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保工作機制。

                                            壓實工作責任。陽城縣未保中心32家成員單位牢固樹立未成年人保護“一盤棋”的思想,不斷壓實責任,既分工明確,又密切配合,各鄉鎮、各部門把未保工作擺上更加突出位置,納入重點工作計劃和重要議事日程,共同打造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共同體和“同心圓”。

                                            二、實施六大保護,充實未保體系的“筋骨血肉”

                                            陽城縣在探索中積極構建 “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形成了以婦聯、衛健等部門為主的家庭保護,以教育局為主的學校保護,以交通、城管、公安、文體等部門為主的社會保護,以公安、網信辦、市場監管等部門為主的網絡保護,以民政、醫保、教育等部門為主的政府保護,以公檢法司為主的司法保護,各單位通力合作,給陽城縣全縣未成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式的保護。

                                            家庭保護方面,陽城縣婦聯積極組織家庭教育專家和心理志愿者,于每周五舉辦“家教講堂”活動,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被委托人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引導樹立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指導家長用正確的教子觀和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幫助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臺階;縣衛健局對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開展家庭照護支持服務,積極為家庭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幫助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方法,解決在育兒中遇到的營養、健康、情緒、心理、安全、照護、早期學習等問題;縣關工委堅持不懈地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充當未成年人“家教員”,特別是縣直學校關工委和“五老”通過聯戶家教,開辦家長學校,建立家委會聯系群,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邁好人生第一個臺階。

                                            學校保護方面,全縣6所高中、20所初中、48所小學選優配齊配強專(兼)職思政教師632名,并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做優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清零;落實“雙減要求”,加強手機管理、睡眠管理、體質管理讀、物管理,努力實現學生負擔降下去、綜合素質提上來;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于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實行“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政策,與居住地適齡兒童同等享受公共教育服務;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教育資助政策和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各校實行“一對一”結對教育保護和幫助扶持。

                                            社會保護方面,縣交通局推行未成年人公共出行優惠政策,1米2以下兒童免費乘坐五級公交,學生辦理公交卡可享受8折乘車優惠,中、高考期間,組織公交、出租企業開展愛心送考;縣文體局積極組織開展非遺、紅色電影、國學教育等活動進校園,持續加強對學校周邊娛樂場所監管;縣煙草局在強化宣傳的同時,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嚴格查處向未成年人出手香煙、電子煙行為;縣總工會開展“金秋助學 ”系列活動,對因職工子女患病、入學致貧的,采取臨時救助辦法開展救助;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未成年人消費環境、校園周邊餐飲業、學校周邊娛樂場所等方面加強日常監管,并進行專項整治,為未成年人營造更加安全放心舒心的社會環境。

                                            網絡保護方面,公安、網信辦、市場監管等部門廣泛開展違法違規網絡游戲專項整治行動以及“清源”“凈網”和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整治等專項行動。大力整治互聯網突出問題,掃除網絡有害信息。一是全面加強網安監管工作。加強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宣傳,利用網警巡查執法賬號進行宣傳,網吧制作滾動飄窗進行宣傳。二是制定網吧分級管理制度。按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加強網吧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了網吧分級管理制度,推進網吧行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三是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督檢查,要求轄區網吧落實管理要求。實名登記并查看身份證,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的警示牌,堅決防止未成年人上網的情況出現。

                                            政府保護方面,財政每年拿出500余萬元經費支持未;鶎雨嚨亟ㄔO、組織建設和宣傳培訓等工作,在全縣大力建設“愛心媽咪”小屋、母嬰室、托幼機構等未成年人關愛場所。2021年,為243名困難職工子女發放助學金64萬元,資助學生9384人453萬元,有效及時解決了未成年人實際困難。民政局持續對困境兒童開展精準化排查、實施精確化保障、落實精細化服務。

                                            司法保護方面,從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入手,公、檢、法、司有效預防、主動介入,扎實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設置“少年法庭”、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和“一站式”取證救助中心等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相適用的辦案場所和設施,加大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打擊力度,完善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幫扶制度,及時提供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服務,為全縣廣大未成年人搭建起健康成長“安全墻”;陽城縣檢察院緊緊圍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樹立“少捕、慎訴、少監禁”的執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積極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三、結合地域特色,打造未保體系的“特色品牌”

                                            培根鑄魂,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未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陽城縣結合地域特色,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凝聚起全社會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強大合力。校內,全縣6所高中、20所初中、48所小學選優配齊配強專(兼)職思政教師632名,并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與此同時,利用清明、七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新時代好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學雷鋒志愿服務”、“陽光成長”、“勞動美”等一系列主題和實踐活動。校外,組建“五老”黨史宣講團為4萬多名學生講紅色故事103場,組織戲曲進校25所、中華武術進校13所、書法進校75所。全縣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廣泛開展“紅色小講解員大賽”、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動,進一步堅定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厚植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情懷。

                                            創新實踐,打造特色工作品牌。讓每一個未成年人都受到關愛,讓每一個未成年人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是陽城未保人共同的初心。全縣335個村(社區)、32家相關單位,紛紛聚焦未成年人關切,因地制宜、創新實踐,打造了一批具有陽城特色的未保工作品牌?h教育局打造“把握五個關系 創建特色學!惫ぷ髌放;民政局打造“情暖童心 相伴成長”工作品牌;文旅局打造“戲劇進校園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衛健局打造“動感析城”志愿服務品牌;團縣委打造“童心童力共創未來一青春助力鄉村振興暨陽城縣青少年向日葵愛心快車公益活動”工作品牌;婦聯打造“'童’在陽光下 伴愛共成長”工作品牌;科協打造“蓓蕾科普 快樂成長”工作品牌;殘聯打造“抓基礎強服務送溫暖撐起未成年人幸福明天”工作品牌;關工委打造“大手牽小手 托起明天的太陽”工作品牌;縣總工會指導創建的“媽咪小屋”“心理咨詢室”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家園”“幸福小屋”。動員引導各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未保工作,縣心理協會“春泥護花心靈守護”、縣義工協會“墨韻書香親子讀書”、澤雷鋒志愿者服務中心“童心筑夢 快樂星期六”、青年志愿者協會“歡樂六點半”等公益項目,都是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極為有益的探索和補充。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所有父母在關心,每個家庭在關注,整個社會在關愛。陽城縣將以創建示范為契機,進一步著力完善未保工作體制機制,全方位、多維度增強管未成年保護能力,充分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把探索創新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向著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完)

                                          廣告
                                          廣告
                                          廣告
                                          關于我們| About us|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供稿服務| 法律聲明| 招聘信息|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