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太原12月28日電 (記者 楊杰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山西把山川相繆、山水連綿的“兩山七河一流域”作為實施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流域和區域。12月28日,《山西省“十四五”“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黃河干流山西段總長965公里,流經山西4市19縣,流域面積涵蓋全省11市86縣(市、區),占全省總面積的73.1%;呂梁山、太行山“兩山”面積占到全省國土面積的83%,涉及11個設區市、81縣(市、區);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七河”流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72%。
山西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主戰場,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化推進,把握減污降碳總要求,實現生態環境高標準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向推動、互促互進,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奠定堅實基礎。

“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鄙轿魇∩鷳B環境廳新聞發言人、一級巡視員陸東28日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規劃》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主戰場,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三大領域,提出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黃河流域高標準保護;加強呂梁山、太行山生態保護修復,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實施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五湖”綜合治理修復,推進美麗河湖建設;發展生態經濟,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5大任務66項舉措,力爭到2025年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經濟發展出雛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規劃》提出,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提升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減污降碳同步發力,改善黃河流域空氣質量;強化風險防控,守牢黃河流域環境安全底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