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太原12月9日電 (記者 范麗芳)“十四五”期間,山西農業如何布局、農村如何振興、農民如何增收?12月9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山西省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圍繞三農工作相關規劃編制進行解讀。
2021年,山西出臺《山西省“十四五”農業現代化三大省級戰略、十大產業集群培育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提出農業現代化三大省級戰略、十大產業集群的總體布局和發展目標,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農業現代化三大省級戰略包括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五大平臺的建設;十大產業集群布局涵蓋釀品、肉制品、乳品、果品、飲品(山西藥茶)、主食糕品、中醫藥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進仁強調,要通過強化龍頭企業培育、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差異化分類推進產業集群發展,讓十大產業集群在“十四五”末實現2100億元的產值目標。
在布局農業產業的同時,《規劃》要求落實“五級書記”共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山西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建成介紹,要聚焦六類重點鄉村,因地制宜派駐幫扶力量,全省共派駐36名駐縣大隊長、7066支駐村工作隊、22365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確保選得優、下得去、管得好、干得好;對安置脫貧人口100人以上的725個集中安置區全部派駐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促進搬遷民眾穩得住、有就業、可融入,逐步能致富。
要瞄準脫貧不穩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特別是有效應對洪澇災情,逐村逐戶摸排,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5658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6元、89元,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對低收入老年人傾斜支持,符合條件的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為促進農民增收,《規劃》還提出,圍繞“特”“優”戰略,持續培育帶動幫扶主體,完善利益聯結,深化消費幫扶。全省到縣銜接補助資金106.7億元,58.7%用于產業發展;小額信貸應貸盡貸全額貼息;重點幫扶縣、整體推進縣農產品災害險全覆蓋,價格險基本覆蓋;通過外出務工、就地就近就業、公益崗位安置、技能培訓和扶持創業“五個一批”,務工就業達到94.92萬人。(完)